最近在做竞品调研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越是知名度高的品牌,在网上可以检索到的信息数量越多,即信息密度越高。
相反那些不太知名的品牌,在网上可以找到的信息寥寥无几,这不由的让我联想到:鸡生蛋,蛋生鸡那个问题。
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是如此,是因为企业有了品牌后,才有了海量的信息密度;还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图文视频内容,才有了品牌知名度?
我觉得答案更倾向于后者,这可能解答了很多想做品牌但是做不出品牌的那些人一个疑问:为什么我们家产品那么好,就是成不了一个知名品牌呢?是因为信息密度不够。
01.信息密度指的是什么?
信息密度指的是在多个平台上搜品牌名,出来的结果数,结果数越多,信息密度越高,反之则越低。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,在Google图片搜品牌名,看看自家产品的图片能出来几张。
但凡是知名的品牌,搜出来的结果翻个几页都翻不完。你搜下自己家的产品名称试一下。
信息量不够带不来销量,找到了打造不出品牌的症结所在,我们要如何抓药根治这个“病”呢?提高品牌的信息密度。
02.如何提高信息密度?
这里就是具体落地的工作内容了,用海量的图片、文字、视频进行密集轰炸,把信息密度提升几个档次,品牌自然就有了。毕竟连羊羊羊都能火,还有什么火不了的?
文案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植入品牌词,一个是植入行业词。举个例子,假如我做的品类是牛奶,品牌名称是:今晚打老虎,这个要怎么做呢?
一方面文案标题中带上“今晚打老虎”的品牌词,这样用户在搜产品信息时,能搜出来很多文章;
另外一方面是标题中打“牛奶”的关键词,让不知道我们品牌的人,在了解牛奶信息,如什么牌子的牛奶比较健康好喝时,可以刷到我们的品牌,形成品牌曝光。
每天一篇的推文节奏是为了撞爬虫算法,因为你不知道写的哪篇,发的哪个平台的内容会被收录到。
软文是一部分,属于日常工作,而图片和视频则是战略工作。提升信息密度,要做到海陆空多方位轰炸,即不仅有讲产品的软文,还要有图片和视频。
相对于软文,图片和视频的制作门槛要高很多了,这也是为什么新公司做不起来品牌的原因了,没有人力和钱力做出这么多的图片、视频内容,但还傻了吧唧的,期待天上掉个馅饼,一举成为知名品牌,醒醒,别做梦了。
一周产出两百套产品图片素材也是有可能的。这里就要借巧劲了比如找素人或者KOC,邮寄样品给她们,她们帮我们拍摄图片,然后发到自己的号上去,还可以征得素人的同意,发到了我们自媒体账号上,结合搜索引擎算法,产生大量的图片素材。
在说下视频,视频的制作难度无疑更大了,有的拍个宣传视频都要好几万,对于初创公司还是有点肉疼的,那怎么办呢?多拍开箱视频嘛,这个简单易拍,也能提高品牌的信息密度。
03.如何评估信息密度的效果?
我相信企业老板也都尝试过发文、发图片、发视频,但最终都不了了之,因为我们有个行为基准,对没有预期的事不会有投入的热情,信息密度的覆盖也是如此。
单纯的铺几篇软文、发几张图片和视频,就能带来效果了?别异想天开了,你搜下元气森林,文案数量两千多万条,图片数量有三万多张,视频数量就不说了,反正够你看几个月的了。
这些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,信息密度的提升和效果的转化是有个临界点的,过了这个临界点,你会发现,随便铺设的内容都能带来转化,至于这个临界点在什么位置,不太好判断。要看以往铺的内容质量和推荐程度。
这块大家就要像阿甘学习,一条道铺到黑,终有一天会见到曙光的时候,因为提升信息密度的道路是正确的,那些知名品牌无一例外都是这样起来的。不要因为一时看不到效果,就放弃,这样是不对的。
04.最后
用文雅的解释来说,信息密度就是品牌广告的覆盖率,覆盖率越高,越能打透用户。要知道,任何平台都是能被打透的,不就是钱多少的问题嘛。
如果产品的ROI还行,这点钱都不是事,你们要做的就是多产出内容,多提升信息密度,这样下一个知名品牌,毫无疑问就是你们家的产品了。